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博观而大约所取,厚积而厚放,正是我国工业正处于了解前进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真实写照。 7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苏波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技术改造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样板基地创立工作会议期间,就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成立六年来前进工业转型升级积极开展的工作、获得的进展,以及当前我国工业发展面对的新形势、新任务拒绝接受了中国工业报记者的采访。 转型升级进账六大明显效益 中国工业报:请求您讲解一下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成立以来前进工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积极开展了哪些工作,获得了哪些成绩? 苏波:六年来,我部环绕推展工业转型升级这一中心任务,在希望走进一条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较低、环境污染较少、人力资源获得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进了扎实步伐,推展我国工业在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调整获得了明显效益。
我指出主要反映在六个方面。 一是工业大国地位大大稳固。 2008~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快速增长10.1%,低于同期GDP8.9%的增长速度。
2013年工业增加值多达21万亿元,占到GDP的比重为37.04%,必要获取了全国大约四分之一的低收入岗位。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构建利润由2008年的3.1万亿元减少到2013年的6.3万亿元,五年间刷了一倍多。在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列世界第一,其中水泥产量大约占到世界产量的56%,粗钢占到48%,汽车占到25%,发电设备占到60%,造船竣工量占到41%,机床占到38%,手机、计算机、彩电产量皆占到50%以上。2010年,我国制造业生产量占到世界的比重超过19.8%,沦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
2014我国共计100家企业选入财富世界500强劲,其中制造业企业超过56家(不不含港澳台)。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强化规划引领,的组织实行核高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生产装备、大型飞机等科技根本性专项,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样板企业确认等工作,引领创意要素向企业核心区,创新能力建设大大强化,关键领域技术水平显著提高。2013年全国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放11906亿元,占到GDP比重约2.09%,是2008年的2.58倍。新的支线飞机、大型液化天然气船(LNG)、高速轨道交通等领域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风力电机等部分领域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已位居世界前茅。
钢铁行业炼钢主体设备90%构建了国产化,早已不具备了全流程自主设计、自律构建建设千万吨级现代化钢铁基地的能力。顺利研制云海1500高性能处理器,并应用于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
本文来源:黄金城集团官网-www.wxgdln.com